0537-6776917

    档案为钥,解锁济宁文旅的儒风运河密码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6-09 14:39:19 来源:孔子文旅集团




          档案是济宁文旅资源的 “考古镜”,照见双遗产的文明根基。曲阜档案馆珍藏的 9000 卷孔府档案中,既有 “衍圣公府” 的祭祀礼单,也有 2000 余户役户的技艺记载,这些档案成为三孔景区保护性开发的 “活字典”。修缮工匠依据档案中《阙里志》的古建规制,让孔庙大成殿的斗拱重现明清原貌;导游循着档案记载的孔府礼仪,为游客还原 “矍相圃乡射礼” 的古老场景。而在运河之畔,河道总督署的历代档案与南旺分水枢纽的工程图纸,更让 “运河之都” 的辉煌有迹可循 —— 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正是以这些档案为蓝本,用数字技术复原了 “十五世纪水利工程奇迹”,让游客得以触摸 600 年漕运繁华的印记。没有档案的支撑,济宁的双遗产或许只是散落的古迹,难以串联成完整的文明脉络。

          档案是济宁文旅传承的 “根脉线”,让文化基因代代相传。每年孔子文化节上震撼人心的仿古祭孔乐舞,其舞步与乐章均源自《圣门礼志》的档案记载;“孔府过大年” 活动中,圣府贴春联、福字拓片等民俗体验,皆依据孔府档案与方志复原而来。在鲁源新村的儒源乡集,匠人们以档案记载的技艺为基础,让楷雕、儒家弦丝画等非遗重焕生机,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。运河文化的传承更离不开档案:微山湖旅游区的 “渔家宴” 保留着漕运时期的饮食智慧,河道总督署的史料展览培养出一批 “运河文化讲解员”,让每一段水波都流淌着可诉说的故事。

          国际档案日的意义,在济宁得到最生动的诠释:当游客在孔庙触摸复原的古礼,在运河边聆听桨声里的历史,实则是在与档案中的文明对话。这些档案是儒风的载体,是运河的记忆,更是济宁文旅的灵魂所在。未来,愿我们继续守护这份 “文明遗产”,让档案持续为济宁文旅注入底蕴与活力,让每一次旅行都成为触摸文化根脉的美好相遇。

    上一篇:【国际档案日】庆祝第十八个“6·9”国际档案日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

推荐新闻


  • 关注集团公众号

  • 关注一码游济宁

  • 一码游济宁平台

  • 集团营销部

    0537-6776930